中国组织人事报北安讯 (通讯员 北组轩)为解决“一把手”审计监督中存在的对象不明确、监督重点不突出、结果运用不够紧密等问题,近年来,黑龙江北安市紧盯领导干部经济权力和责任落实,坚持分类审计,突出重点领域,强化结果运用,织密织牢“一把手”审计监督网,促进“一把手”务实担当、履职尽责。
每年初,市委组织部结合领导班子年度考核、干部调整配备、巡视巡察、信访维稳等情况,联合市审计局会商提出年度审计监督计划,将市民政局、市林草局、市卫健局等18个经济管理权限、资金资产量较大以及掌握重要经济权力资源的单位“一把手”列为A类;将乡镇、市人社局、市医保局等28个经济决策权、涉及群众利益较大的单位“一把手”列为B类;把全市中小学校、林场等32个掌握一定资金量、具有资金执行权的单位“一把手”列为C类;将街道和其他26个规模较小、财政资金主要用于日常办公的单位“一把手”列为D类。实施分类审计监督,A类和B类实行任中审计、随机审计,离任时再次审计;C类和D类以离任审计为主。
针对A、B类审计对象,聚焦重大政策措施落实、重大项目建设、预算执行及政府采购政策执行、企业资产负债、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和公共投资六个方面,根据各单位重点工作推进情况,适时委托审计部门开展专项审计。对发现的普遍性、多发性和倾向性问题,建立台账、跟踪整改,实行销号式管理,动态监督“一把手”履责用权情况,提升审计监督针对性和实效性。如,在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审计方面,发现市供销系统资产入账不及时问题,及时下发整改通知书,对“一把手”进行诫勉谈话,督促整改。
针对C、D类审计对象,重点审计重大项目建设、财务收支、经费管理、债权债务、固定资产移交等情况。比如,对中小学、林场等具有资金执行权的“一把手”,重点加大财务、资产、项目情况和个人使用公有财物审计力度;对街道和其他财政资金较少单位“一把手”,侧重保障民生、贫困救助、低保社保和日常办公费用的审计审查。
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纳入干部管理监督体系,作为“一把手”提拔重用、职级晋升、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。建立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个人档案,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发现“一把手”及领导干部履职风险问题,及时下达预警谈话通知书,由组织、纪委监委主要领导进行预警谈话,明确整改措施、整改时限、整改情况,并向市委作专题报告。对不按财务制度办事,给单位经济造成一定损失,且问题严重的按照组织程序严肃处理,并将处理结果予以公布。
2021年以来,委托审计部门共对49名“一把手”进行专项经济责任审计,涵盖疫情防控政策落实、省级百大项目、老旧小区改造、飞鹤牧场建设等市级攻坚项目60余个,收集建立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报告个人档案68本,对5名存在“一言堂”、重点工作推进不力、作风不扎实等问题的党政“一把手”进行预警谈话,调整交流岗位3人。“下一步,我们将压实责任,深化分类监督机制,加大审计监督频率,推动‘一把手’干净干事。”市委常委、组织部部长霍立东表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