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访问【运城党建网】网站!
站内搜索:
当前位置: 党建网 > 人才工作 >
关闭

“技能运城”建设成效显著——技能成才 助力发展

分享到:
发布时间:2022年07月01日   来源:运城日报   点击率: 797

本报记者 裴旭薇

技能人才是国家和地方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。“技能运城”建设是市市委、市政府贯彻落实党中央、国务院关于建立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和省委、省政府“人人持证、技能社会”提质增效的决策部署,“技能运城”建设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,着力构建市、县、乡、村四级协同责任体系,持续完善“培训—持证—就业—增收”全链条服务,努力实现党委政府、培训机构、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多方共赢良好局面,让技能人才和工匠精神在新时代更加熠熠生辉。

高位推动

各方协同抓落实

我市“技能运城”建设工作得到省人社厅的大力支持和肯定,市委、市政府主要领导更是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、多方督导,并作为党史学习教育“我为群众办实事”的重点任务来推进,多次深入调研,保障“技能运城”各项工作落实落地。

2021年,国务院督导组对我市“技能运城”建设进行了督导考核,并对零工市场建设等方面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;省督导组也多次派专员来我市进行考察交流;同时,我市人社部门干部也形成了定期去各县(市、区)、培训机构、市直成员单位进行手把手指导答疑,一对一反馈交流的工作常态,通过召开座谈会、现场调研等形式详细了解当前基层工作中遇到的问题、难点、堵点,结合政策当面讲清,有效对接政策需求和供给,突出目标导向,加强政策宣传辅导,形成了上下一心、统筹协调、紧密配合、狠抓落实的良好工作格局,为“技能运城”建设多项惠民政策落地落实落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,有力推动了“技能运城”工作更上一层楼。

需求导向

“应培尽培”全覆盖

近年来,我市畅通“线上+线下”信息渠道,动态掌握产业发展、当地非遗传承特色产业的用工需求、劳务输出市场需求和劳动者培训就业意愿,大力开展订单式、菜单式、项目制等针对性、精准性职业技能培训。

通过深化校企合作,加强产教融合,提升技能培训的质量和效益。大力支持各类企业设立职工培训中心,鼓励企业与职业院校、技工院校共建实训中心、教学工厂,通过办“厂中校”,把培训送到车间,把实训充实到全过程,有效提升技能培训质量和效益。运城龙翔高级技工学校、山西冶金技师学院、运城高级技工学校等一批技工院校通过主动与企业结对子,实现了培训、取证、就业、成才的全程化无缝对接优质服务。紧紧聚焦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,建设山西新产业技师学院,形成了“高—中—低”的分层次培训网络,优化培训、取证服务,切实做到“应培尽培”“愿培尽培”。

针对灵活就业人员“路边站、秩序乱、交通断”的管理难题,我市建设“运城零工市场”,引进智慧就业服务系统,建立求职用工数据库,提供零工对接、劳务输出、信息咨询、保障维权和“520”个性化服务,建立四省五市人力资源合作机制,开展“职等你来,就业圆梦”“暖心助航,就创青春”等系列网上直播带岗招聘会,加大长三角、珠三角、京津冀、陕甘青、渝川黔、黑蒙辽“六大劳务基地”建设,发挥运城15个省级在外就业服务站和399个在外务工人员服务工作站,持续抓好有组织的劳务输出和市场拓展,全面叫响运城焊工、运城家政、运城金牌月嫂、运城电建、关乡家嫂、面都永济、齐家万荣等特色劳务品牌,并积极挥师进军国际劳务市场。

以“赛”促“训”

技能成才入人心

近年来,我市充分发挥职业技能大赛在培训中的示范引领和激励作用,以比赛提升技能,以技能促进就业。全市各县(市、区)先后举办职业技能大赛、焊工技能大赛、饼子麻花技能大赛、砌筑工大赛、玻璃器皿行业技能大赛等赛事,把大赛同推动广大劳动者创业、就业和激励高技能人才培养紧密结合起来,在全社会起到良好的引领性和导向性作用。

2021年,运城市第一届劳务品牌(家政服务)大赛的成功举办,进一步提升了运城劳务品牌的影响力。此外,我市加大对优秀技能人才典型的宣传力度,通过微信、抖音小视频、网络直播等新媒体平台,用好群众喜闻乐见的图文、动漫、视频等宣传手段,强化宣传造势,进一步在全市营造崇尚技能、匠心筑梦、技能成才、强市报国的浓厚氛围。各类职业技能大赛的相继开展,进一步弘扬了新时代工匠精神,展示了选手风采,全社会积极参与“人人持证、技能社会”建设的氛围更加深厚。

近日,第三届全省职业技能大赛运城赛区10个项目的决赛顺利举行,我市作为全省项目设置最多的赛点,备受瞩目,这对我市“技能运城”建设具有里程碑意义。

据统计,2021年,我市共组织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21.35万人,新增技能人才7.67万人,新增高技能人1.37万人,城镇新增就业5.88万人,转移就业16.6万人。2022年,全市将开展各类政府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3.5万人,新增技能人才2.6万人,新增高技能人才4000人,其中,新增取得技师、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500人,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比例保持在30%,各县(市、区)技能人才占从业人员比例达到31%。

随着“技能运城”建设的深入推进,技能人才必将得到更多的尊重和认可,技能就业、技能增收、技能成才的共识也会更加深入人心。


下一篇:人才引回来 发展活起来——我市招才引智汇聚起开放发 上一篇:垣曲县开展就业岗位进小区宣传推介活动

晋公网安备 14080202000222号